现在正是自主招生的报考阶段,有条件的高三考生不应轻易放弃自主招生这个机会,特别是已经获得某些奖项、证书的学生。但是自主招生申请程序繁杂,自主招生我们能够报多少学校?填报自主招生志愿时是否需要有一些梯度?初审时,哪些材料能够脱颖而出,自荐信、推荐信怎么样与众不同?这些都是家长经常遇到且不知如何应对的问题。以下建议,希望可以为家长和学子们提供帮助。
一、自主招生学校的选择原则大体有两种,一是选择正常发挥条件下凭裸分成绩排名达不到,算上自主招生加分才能考入的学校。二是选择正常发挥条件下凭裸分成绩排名刚好能考入的这所学校。考生要着重看一下各高校的降分优惠条件,如果根据自己的实力,就算拿到相应降分优惠,高考成绩与某高校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就不要选择了。自主招生挪到考后进行,往年考生通过自主招生事先“保驾护航”的作用就没有了。高考发挥失常情况下自主加分成功能够起到对考入心仪学校的“补救”作用。
二、有条件的考生不应轻易放弃自主招生这个机会,特别是已经获得某些奖项、证书的学生。有媒体称“高中没证书难过自主招生初审关”是有一定道理的。在诸多自荐考生中获得奖项、证书的考生在初选中获胜具有明显的优势。初选一旦成功进入环节后,是否获奖就没有太大区别了。
三、报送材料可以家长帮学生准备为主,不要为此占用考生太多的时间。如果打算报多所学校,只要第一套准备出来之后,后面的就如法炮制了,因为都大同小异。注意不要把“小异”也忽略了。由于各高校自主招生选拔的条件不同,申报材料要求不同,自荐信规格等都不一样,所以要根据各高校的特点,适当调整自己的材料,尤其是自荐信或个人陈述部 分,不同学校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尽可能“投其所好”。充分挖掘出自身的闪光点,表现个性和魅力。另一个需要注意的是防止出现不少考生家长容易出现的“低级错误”,那就是由于是多套资料如法炮制,不小心在给B校的申请材料中出现了关于喜欢A校的文字。如果家长和考生在自荐信写作上不知所措,完全可以请专家指导,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人士来做,效果是最有保障的。此外,各校接收申请材料有的要求邮寄,有的要求网络上传,但都有时间限制,这里提醒考生,一定要在截止时间前邮寄或上传。
四、弄清笔试面试考察什么。目前,自主招生测试主要是笔试和面试,其中部分院校只采取一种形式。高校通过测试来确定自主招生入选考生名单。
高校自主招生简章中一般都会写明笔试科目。当考生通过高校初审后,在自主选拔资格审查结果或笔试通知中会有考试时间安排、各科分值及考试时长,个别院校还会给出试题范围。考生没必要专门花大量时间准备笔试,主要还靠平时积累。另外,一些开放型的试题,没有标准答案。考生只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表达出自己的真实观点即可。
面试时, 面对考官要诚实坦然,展示真实的自我。对考官问的问题,要有不会和答不出来的心理准备。遇到这种情况要诚实回答自己不懂或不会,因为面试考官看的不是你能 否回答出每一个问题,有一两道问题答不出来不会影响你的整个面试效果。面试与笔试的不同在于,面试不以答对考官多少问题计分,面试真正要考察的是你是否具有比较扎实的知识基础,对某一学科是否有特别的潜质,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是否出色,以及你回答问题时表现出的心理素质、人生态度、 价值观念等等。
五、让考生适当见识往年的自主招生题目,有选择性地参加一些自主招生辅导是有意义的。从各高校发布的自主招生简章看,笔试内容基本上还是以基础学科为主。中国人研究考试规律是十分有名的,虽说自主招生的题目都比较活,但还是有规律可以总结。尤其是面试,事先模拟对从来没有过面试经验的学生很有帮助。
六、可以有选择地多报几所大学,这样初选命中率高。因为报名未必能获得考试资格,只有报名材料初选过关的才有资格参加考试和面试。多填报几所大学,只是多复制几套申请材料而已,主要工作量是家长在做,不会增加考生负担。初选下来还能剩下几所很难说。可以在初选之后再进行取舍。包括明知笔试时间撞车的学校,只要你喜欢,就可以都报上而不必顾虑为撞车纠结。等到初选结果出来之后需要决定参加哪所高校考试的时候才是需要慎重对待的。但是要注意有些高校自主招生对考生报考高校的数量是有限制的。
七、考生从报名申请到考试乃至志愿填报的整个过程都要重视贴近“学科专长”“创新潜质”这两个核心要点。从获奖角度,学科特长通常指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领域的奥赛获奖学生。创新潜质主要指在科技领域获奖的学生,例如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等,没有获奖的考生需要通过申请材料体现“学科专长”和“创新潜质”。而考生的“学科专长”和“创新潜质”要与高校自主招生的专业学科分类要求相匹配。如信息学奥赛得奖的一定要填报跟信息相关的专业学科,否则在前期初审核关就过不去。获得了自主选拔资格的考生填报志愿也一定要与申请报名时候的学科要求一致,否则得不到加分优惠。
八、仔细研读自主招生简章(或实施方案)的细节非常必要。特别要弄清楚一些高校的自主招生政策中出现了不止一种的报名专业类和优惠加分种类。另外考生家长一定不要忽视大学在自主招生考试“陪考”期间给家长开会宣讲的内容,各学校都可能会披露一些未公开的更加灵活的自主招生政策(主要是鼓励考生报考其冷门专业或重点发展专业的优惠政策)。
欢迎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