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最新公布:从幼升小到高考要全面改革!高考不再分文理科;数学命题要大幅度降低难度;提高语文考试难度;外语可以多次参考;压缩特长生招生规模,2020年前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
高考加分项目最大幅度缩减
取消:体育特长生加分项目、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加分项目、科技类竞赛加分项目、省级优秀学生加分项目、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迹加分项目。以上加分占历年高考加分项目的54.55%。
那么,是不是以上这些竞赛项目和特长就不重要了呢?看看接下来这一点,你就明白,虽然不直接为高考加分,这些课外成绩也是“隐形”加分条件。随着越来越多的高校采用自主招生、综合素质评价,高考成绩已经不是进入大学尤其是名校的仅有条件。
越来越多高校采用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又称自主选拔,是高校选拔录取工作改革的重要环节。2003年,中国教育部开始推行自主招生,结束了此前高校只能在每年同一时间招考的历史,是对现行统一高考招生录取的一种补充。自主招生指由高校拿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额,在高考的基础上通过院校的综合评价体系(笔试、面试考核),主要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考生通过高考自主招生笔试和面试之后,可以得到相应的高考降分政策,一般通过考试后招生学校会与其签订招生考试合同,签订合同后,一般可享受降低十分至几十分录取的优惠政策,另外还有专业选择方面的优惠,具体合同要与学校谈。2015年起,所有试点高校自主招生考核统一安排在高考结束后、高考成绩公布前进行。
每年3月、4月是院校自主招生的报名阶段,所有招生信息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公布。目前,全国共有90多所高校具有自主招生资格。同时,一些高中也对初中展开了自主招生。
综合素质评价进入高考
教育部文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做了以下规定: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5项。
1、学业水平:重点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选修课程内容和学习成绩、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等,特别是具有优势的学科学习情况;
2、艺术素养:重点是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兴趣特长,参加艺术活动的成果等;
3、思想品德:重点是学生参与党团活动、有关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的次数、持续时间;
4、身心健康:重点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主要结果,体育运动特长项目,参加体育运动的效果,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表现等;
5、社会实践:重点是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调查报告等。
由此可见,今后的教育不再是“唯分数”论,更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更强调长期的素质教育。高考再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从小就要开始的一种常态化培养。想靠最后一两年冲刺去博取高考的胜利,已经越来越难!
培养孩子各方面兴趣要常态化
以后,高考录取将不再区分一本、二本、三本,甚至连考试大纲也要取消,大学的录取将完全按照专业进行,学什么样的专业与孩子的兴趣、爱好直接相关。要想知道自己的孩子对什么感兴趣,就要从小学开始进行常态化发现和培养。原来很多家长带孩子学文艺、科技、体育特长主要是为了小升初升学,功利性很强,现在功利性因为小升初升学模式和直升校的缘故已经被极大弱化了,但与孩子的前途、未来的关系却被强化了,所以学特长的出发点、目的都会不一样,后者变得更重要,越早发现孩子的兴趣、特长所在,家长就会越轻松、越坦然、越自信,孩子今后的出路也越平顺。
得语文者得高考
语文在12年的基础教育中、在中考和高考中第一重要。高考改革后,三门统考课语文、数学、外语,其中外语可以多次参考,取最高分计入高考总分,就高考总分的区分度来讲大大降低;数学在今后的命题中要大幅度降低难度,区分度也会较大下降,只有语文的广度、难度提升,因此语文在高考总分中区分度会最大,最容易拉开学生档次。说得语文者得高考一点都不过分!语文的提高需要长期积累,小学不抓,中高考就会后悔,到时候想抓也来不及。
高考不再分文理科
各个高中校要在几乎所有的方面做出与改革配套的调整,是全面的改变而不是局部的。比如:分班、分层、一年多考课程的设置、安排、师资调配、课时设置、教室利用、课程研发、学业课程与高考课程的配置、综合素质评价制定、实施等等,都会与以往完全不同,对每所中学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其中学校的综合实力是最关键的,对学校的要求远胜过对每个学生的要求。对普通高中校而言,更优的师资是保障“差生”能超越自身能力有更好、更高起点的决定性因素。
高考改革带来教学改革,由此带来的是“择班”比“择校”更重要!
“择班”大于“择校”
教改前择区、择校最主要的是获得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教改后择班的重要性会被进一步强化。教改后小学、初中弱校、强校间的差异被生源升学的最大化均等性所弱化,趋同性变得越来越明显。
高考考试制度变为“3+3”、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自主招生四者的结合。其中最重要的3+3和学业水平考试这两项,反映在教学中必然的唯一选择是:不久全国的中学校都将展开“分层教学”和“走班制”教学,这就会出现“同班不同学”的现象。现在上海、浙江等已经实行高考改革试点的省份和直辖市的中学已经实行了“分层教学”和“走班制”教学,南宁市的部分中学也在进行相关的试点摸索。因此,未来一个学生进了任何中学除了获得这所学校的名头外,要想得到更大的好处关键在班级的选择上,而班级的选择虽然是自由的但却是完全按照分数进行的,不同分数的班讲课的难度、进度、师资、教材、考题、生源等都是不同的。
所以,教改后你进了什么学校相比较教改前已经不那么重要了,而能够进什么班将起更关键和最直接的作用。教育生态环境已经完全改变,我们的思想观念要彻底转变了!
欢迎关注公众号